+86-15639032318
contact@kejianyi.cn

年发文达5篇SCI期刊的211博士,却因平平错误被拒稿

我以审稿人视角从标题、概述性信息与方法学等3方面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可参考的解决方法进行分享。相信大家在准备SCI论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在这里,我与大家分享交流有关统计方法、论证逻辑和参考文献相关问题。

1.统计方法交代不明

对于实验论文而言,实验数据是全文的精华和根本。

然而,形形色色的数据,背后折射出何种科研发现,需要作者采用科学合理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但往往有个很奇怪的事情,即不少论文在投稿时没有在方法学中交代统计与分析方法。而有些文稿虽有提到采用SPSS或GraphPad软件进行了统计,但是用了哪种统计方法呢?事后检验是什么呢?说明不少初学者对论文中统计学的重要地位没有重视。

更为不当的是,作者对对照组、模型组和药物干预组的凋亡率进行差异分析时,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这显然是错误的。事实上,对于这种3个组及以上的应当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在根据各组的样本量或者特殊性质选择合适的事后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如无特殊要求建议作者采用LSD两两比较。

对于一般组间差异分析的基本流程是先判断分析这些数据该采用什么统计方法,然后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最后进行差异分析。由于不同类型数据以及组别设置存在特殊性,统计方法也完全不同。今后将专门根据需求发布一期有关统计方法选择与软件操作的文章,希望可以帮助各位初学者。

此外,统计方法与各组样本量存在密切关联,建议作者在图注或方法中交代每个组的样本量,也可将柱形图绘制成含样本散点的图形。数据表示形式是“平均值±标准差”,“平均值±标注误”,还是“平均值±95%置信区间”?图中有差异的表示符号是什么?有差异时,分析出的P值是多少?对于有些分值较高的杂志,不仅编辑还有审稿人会要求作者把每个结果的详细统计数据,如独立样本t检验的t值,自由度和P值,在文中表示出来。

2.论证逻辑存在明显漏洞

一篇好的SCI论文必然是一个完整且好的故事,即便可能存在小瑕疵,但是也不能让瑕疵出现在论证逻辑上。尤其是论证逻辑出现矛盾那更是不可挽回的硬伤。

例如,有篇论文原意是探究了某毒物诱导了细胞产生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和凋亡。但是作者全文的基调都是在描述该毒物通过氧化应激导致炎性反应,进而产生细胞凋亡。尽管现有研究发现,氧化应激可引起炎性反应与凋亡,但并不意味着该结论在任何条件下都成立。而且,作者并未通过干预氧化应激,再观察炎性反应和凋亡有无被阻断。缺乏系列回调验证实验,便直接论断因果关系,会让审稿人从直观上认定该文作者缺乏逻辑论证水平,结论下得过于武断。

此外,还有个较为常见的例子。论文研究了某蛋白通过XX/Caspase-3通路影响肿瘤细胞凋亡。作者仅选用了该蛋白的工具药——抑制剂进行干预,发现抑制该蛋白后,XX/Caspase-3通路被抑制,进而抑制肿瘤细胞凋亡。然而,我发现该抑制剂是一个植提小分子化合物,除了具有抑制该蛋白的作用外,还可对其他蛋白产生作用,所以仅采用该小分子抑制剂进行研究是不合理的。

这也是很多审稿人会关注的问题——药理学抑制或激活某蛋白可能存在脱靶效应,一般还会建议作者采用分子遗传学手段对编码该蛋白的基因进行敲减或过表达。这样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大大地提高了论据的可靠性,增加结论的科学性。

3.参考文献极其反映作者态度

虽然参考文献看起来没有什么起眼的地方,但一定要记住不少审稿人会有一个认知——参考文献格式混乱反映作者态度极其不端正。

由于不同杂志对参考文献格式要求不一样,作者在多个杂志拒稿后,疏于按照新投期刊的要求进行格式调整,甚至有些作者是手动输入参考文献导致通篇参考文献存在不少问题,如标题单词大小写和期刊名简称与全称不一致,部分页码丢失等。所以,不论是什么原因导致格式混乱,作者都要仔细核对所有参考文献的每处细节。

试想在整理参考文献这么简单的事上都错误百出,怎能让人觉得文章数据不会没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初学者一定要相信借助高效工具可以给自己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Endnote软件是一个专门用于文献管理与参考文献导入的重要工具,我特别推荐大家使用该软件插入参考文献。如若有必要,我们将择期对如何使用Endnote软件进行分享。

今天科检易学术小编就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今天所分享的能让大家在准备SCI稿件过程中避坑